Monday, August 24, 2009

東海岸即景之國油提煉廠

過了甘馬昔(Kemasik),我們一路向北,在還沒抵達龍運(Dungun)之前,會經過吉利地(Kerteh)這個登嘉樓州工業重鎮

這裡從事什麼工業呢?我想很多人不用猜就知道是石油了!

只是我沒有想到,原來石油和天然氣提煉廠是由許多煙囪組成的。

登嘉樓州岸外採集的原油,國油公司(Petronas)通過海底輸送管運到吉利地的提煉廠,然後加工才把原油分門別類成為多種等級的產品。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原油的加工和分類過程這麼不環保,一支支的煙囪噴上天的都是黑濃煙。各種石油衍生產品還沒製成前,就已經在污染環境了。

依我估算,吉利地工業區的煙囪少說也有廿、卅支,不懂煙囪有沒有裝置過濾器,以便把排放出來的不利環境微粒降到最低呢?


後來,我聽人家說,這種煙囪在大量生產石油的中東國家更加多,馬來西亞的情況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16 comments:

  1. 路过你家。几年前去乐浪岛时也经过,好像很污染环境!

    ReplyDelete
  2. 以前geography有读过kerteh这个地方!

    ReplyDelete
  3. 不說我還真的不知道原來石油是這樣提煉的.. =__=+

    ReplyDelete
  4. 石油提炼
    本来就很不经济
    加上很不环保
    所以近来世界都鼓吹
    节能环保
    不用石油且积极寻求其他能量~
    我们的国家且算小巫
    那大巫可就难以形容了...

    ReplyDelete
  5. 唉,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非我们都不要驾车,不用电,不然,石油的供应还是不会停止的~

    ReplyDelete
  6. 可怜附近的居民
    为了赚钱
    却忽略了人家的死活

    ReplyDelete
  7. 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不愿意去用心处理,政府也没有严格管制。

    ReplyDelete
  8. 还没真正看过油厂是如何的咯...

    ReplyDelete
  9. 石油這東西,雖然明知道很污染環境,不管提煉或是使用過程,但我們還是得依賴它... 無奈啊!
    希望管制方面可以至少減低傷害...

    ReplyDelete
  10. 在世界又平又热又挤之际,我们再是依赖着石油的生存,未来可能就要大迁移了。
    大家是否能为这能源找出另一个通路呢?或是我们时候找个迁移处了?

    尼克仔:看来你还是搭回KTM好了,比较环保节能^^

    ReplyDelete
  11. 我们现在的文明,是用石油堆砌出来的,要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还要想到整个供应链带来的连锁效果。可以去参阅《大崩坏》、《没有石油的明天》和《大迁移》。

    回到最根本,还是自己减少消费和消耗资源开始。不要小看一人一点的努力,累积起来就是一股大力量。当指责别人不环保时,你是否要以身作则减少消耗?

    能想象到吗?轻轻薄薄一张纸巾,香港一天要消耗廿吨,每天需要砍伐333棵20年的大树来制造。

    ReplyDelete
  12. 不要说这个,我是个连抽烟和烧冥纸都会反对的人。

    ReplyDelete
  13. 许多人谈到环保问题。。。马来西亚的油价太低了,到处都看到不载货的pick-up truck。

    ReplyDelete
  14. 山城大熊:
    原來你也有看到這些煙囪!

    幸福王子:
    我form 5沒有拿geography呢!

    Mr.Ed: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的!

    Nick尼克仔:
    節能環保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海贼:
    馬來西亞的石油也快採集完了!

    Chi Leong:
    希望煙囪有安裝過濾器減少污染囉!

    tamiya:
    石油, 煤氣, 天然氣, 柴油等, 還沒找到替代資源, 很難不使用的!

    Akira 思胜: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而已!

    木子:
    還沒找到替代石油的資源, 還是得依賴它, 沒有辦法!

    龍貓:
    哈哈, 走馬看花也能增廣見聞的!

    Bunz:
    未來大遷移? 要搬去那裡?

    tamiya:
    看來這幾本書都不錯, 容易找到嗎?

    toto:
    很好, 你能以身作則!

    khengsiong:
    馬來西亞的汽油價格跟中東國家比較就貴很多! 那邊是汽油便宜過水的!

    ReplyDelete
  15. 《大崩坏:人类社会的明天?》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是加州大学地理系教授Jared Mason Diamond 2005年的著作。我在台湾找到的,本地好像没有看到。看完了,很好看。

    《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原文作者:James Howard Kunstler。我在香港机场看到的,还没有看完,但看一半已经快窒息了。

    《大遷移: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Forecast:Th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from the Amazon to the Arctic, from Darfur to Napa Valley) 原文作者:Stephan Faris。最近的海外书展有卖,我叫朋友买了,还没有拿到手。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