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8, 2011

戀戀滬杭在冬季(23):世博中國館(a)

我們這次到杭州和上海旅遊,行程中原本沒有包括參觀世博的,因為展出時間已經在31/10/2010結束。

然而世事難料,竟然在我們臨出發前的幾天,看到報紙刊登中國館重新開放半年的新聞。也因此這樣,我們調整了一下既定的行程,挪出了一個空檔,去逛中國館。

19/12/2010,我們起了一個大早,搭乘地鐵到中國館。

中國館的開放時間是早上9點到下午5點,我們抵達時,才8點15分,卻已人潮洶湧。想不到世博結束後,還有那麼多人來參觀中國館。

排隊買了票,我們準備入閘。


萬萬沒料到,入閘的大門前已經排滿了數條長龍。幸好是冬天,氣候寒冷,不然肯定被擠到汗流浹背。

前來參觀的,幾乎95%是中國居民,外國遊客僅佔少數。


閘門準時在早上9點開放。本以為過了閘門就可以長驅直入了,那裡知道,在進入館內前,還有一層安檢要過,需要再次排隊。在這裡至少等了半個小時以上。



在等待的當兒,突然看見有人往天空觀看,抬頭一望,才發現有工作人員站幾十層的高空中清洗玻璃(圖下藍圈)。


近距離zoom in,有沒有看到工作人員的身影?站到那麼高,我一定腳軟。


中國館的設計很獨特,這是Art of Geometry吧!


世博結束後,現在只開放中國館,門票只收人民幣20元(約RM10),算便宜了。


安檢過後,進入建築物內,原來還有另一輪的排隊。


在這裡又開始了另一階段的等待.........


經過了許多關卡,我們終於在早上9點45分進入參觀範圍。


(下回預告:正式參觀中國館。)

Saturday, February 26, 2011

戀戀滬杭在冬季(22):田子坊巷弄

上海的田子坊有點像吉隆坡的中央藝術坊(Central Market),是一個挖掘民間藝術小品的集中地。所不同的是,上海田子坊的商店是建立在一個範圍不大的狹窄巷弄間,而我們的中央藝術坊則把店舖匯集在一棟建築物內。

你們可以看到上海田子坊的走道是多麼的擁擠,許多特色小店就林立在兩旁。



有些店舖還建了閣樓,作為餐廳。


遊客在這些羊腸小徑間蹓躂,覓尋各式各樣的小紀念品,把它搜括回家。


下午5點多,天色已差不多暗完了,我們找了一間小餐廳用晚餐。


這家餐廳以泰迪熊為主題,全店都是泰迪熊的圖案和公仔。


店內的範圍不大,只能擺幾張桌椅。坐在我們旁邊的女生,聽她的口音是台灣人。她把店裡面最大隻泰迪熊搬過來當陪坐玩偶。


老實說,田子坊一帶的餐廳主要是吃氣氛的,我們進入這家泰迪熊餐廳之後,看到餐牌,就發現食物價格貴到離譜。我點的泰國鳳梨炒飯竟然叫價人民幣65元(約RM30),更令人乍舌的是一瓶汽水標價人民幣25元(約RM12)。所以再次奉勸大家,若無必要,勿在田子坊用餐。雖然這一餐是我在上海工作的堂弟請客,依舊讓我覺得很肉痛!


(下回預告:世博中國館我來了!)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戀戀滬杭在冬季(21):典雅沐恩堂

逛完了上海博物館,出來後差不多中午時分。

冬天冷颼颼的氣溫總需要喝一些熱飲來禦寒,我們就在一家台灣人開的甜品店點了一些小吃。


我點的是一杯熱紅豆仙草,很好喝。仙草其實就是馬來西亞華人所說的涼粉。我沒想到涼粉還可以做成熱飲。也許馬來西亞天氣熱,沒有市場,所以沒有人賣吧!


肚子暖和後,我們繼續下一個行程。

*****

很多人都知道,在上個世紀初,中國出了3位影響力非凡的宋家姐妹:宋靄齡、慶齡和美齡。

大姐宋靄齡嫁給了當時富甲一方的孔祥熙,二姐宋慶齡嫁給了孫中山,而三妹宋美齡則嫁給了蔣介石。她們皆在動盪的民國時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傳奇三女子。


我這裡不說宋靄齡和宋慶齡,只談宋美齡。以下是她在1927年和蔣介石結婚的檔案照。


而在2010年的12月,我們有幸的到了見證他們完婚的上海沐恩堂參觀。


這所超過100年歷史的教堂,至今仍完好無損。以下是它的正門口。


石碑確認沐恩堂前名為慕爾堂,建於1887年,也就是清朝光緒13年。


雄偉的教堂建築。想像一下當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的場面一定很盛大吧?


教堂內的大木門,古意盈然。


從外面透進來的陽光,把教堂內置照耀得一片金黃。


1949年,國民黨敗給共產黨,蔣介石從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從此就再沒機會回來。教堂依舊,可惜人已非,無限唏噓。而宋美齡則於2003年,以106歲高齡在美國逝世。

*****

沐恩堂參觀完畢,我們根據旅遊書籍的介紹,到附近這家“張鼎雞”餐廳吃午餐。

我們以為“張鼎雞”賣的雞肉和我們馬來西亞的海南白斬雞類似,卻原來差別很大。

你們看到以下這隻白斬雞似乎感覺很好吃對嗎?卻原來整隻雞是冷冰冰的,口感不佳,這是我們在上海吃到最難吃的食物,完全不合馬來西亞人的口味,就算它在當地如何出名,奉勸大家,還是省略掉吧!


它的麵條還算可以吃,有點類似我們家裡,媽媽用麻油和醬油攪勻的乾撈麵。


粥是拿來配雞肉吃的,由於雞肉太難啃,連帶也覺得粥沒什麼特別。


(下回預告:參觀上海田子坊。)

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戀戀滬杭在冬季(20):上海博物館(c)

這趟來到上海博物館,讓我覺得收穫滿滿的,就是能夠瀏覽到中國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上了寶貴的一課。

最早期的貨幣就是貝殼了。


當中華民族掌握了鑄造技術後,貨幣有了很大的轉變。

開始的時候,它的設計有點像刀片。



後來貨幣又有點像鑰匙。


以下就是當初製造貨幣的模。


進過改良後,貨幣以圓形中間開洞的設計出現,這就是最初的銅錢。


以下是鑄造銅錢的模版。


更近代一些的銅幣,造功越來越精細。



還有用黃金做的貨幣。


這是最早期的銀錠子(元寶)。


這個是元朝的銀錠子。


當有了紙張和印刷工業後,出現了更輕便和容易攜帶的紙幣。


以下是印刷紙幣用的模版。



隨著模版和印刷水平的提高,紙幣的圖像也更清晰了。


到了清朝末年,紙幣的圖案已接近現代的設計風格,包含了國家元首人像和座標建築物等元素。


(下回預告:去看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的地方。)


Sunday, February 20, 2011

戀戀滬杭在冬季(19):上海博物館(b)

接下來,我們看看其他的珍品。

這個壺蓋的設計還蠻精緻複雜的,太華麗了吧?


以下是許多古代女性的塑像。


這個女子塑像的體態豐滿,再看其低胸的穿著,無須贅述,就知道源自唐朝。


以前的枕頭款式很多,但全部都是硬梆梆的,不好睡吧?


這個枕頭好像一把扇子。


這個以臥躺的人作造型的枕頭會不會更容易入夢去會周公?


古代瓷器花紋,一筆一畫都是人手繪製的藝術品。



這個是光滑的表面,很有亮澤。


中華民族獨有的三角盛器 - 鼎。


牛在農耕社會是很重要的動物,把它設計成盛器的蓋子也很美觀。


佛教是中華民族組成的重要文化元素。以下都是一些展示在上海博物館的佛像文物。






上海博物館也有展示各種的書法,這是其中一副。


(下回預告:帶大家去看中國錢幣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