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9, 2011

黃豆醬炒肉碎釀豆腐卜

繼上回的“黃豆醬蒸魚”之後,我又搞搞新意思,嘗試做“黃豆醬炒肉碎釀豆腐卜”

首先,我把剁碎的包菜和肉碎混合,加了醬油,醃10分鐘。

然後剖開豆腐卜,把包菜和肉碎塞進裡面。

塞好後,就把釀好的豆腐卜下鍋油炸,炸至金黃色為止(見下圖)。


接著,我就把釀不完的肉碎拌上黃豆醬一起炒熟。

再來,就把炸好的釀豆腐卜放入鍋內和肉碎及黃豆醬混合炒,直到全部食材都入味了,就可以上桌了。

你們看,這就是香噴噴的“黃豆醬炒肉碎釀豆腐卜”。


再close up一下我親自釀的豆腐卜,是不是色香味俱全呢?


這次的實驗也算成功啦!雖然說味道還沒達到媽媽的水準,怎麼說也是第一次做,還不錯吃的,哈哈!



Sunday, June 26, 2011

鍾愛《Bii Story》

好久都沒有一張專輯能夠讓我不停重複又重複的聆聽超過半年了!

這6個月以來,聽過好多的唱片,喜愛的也不少,但其中一張卻特別有魔力,放在CD Player或電腦播唱的次數之頻密,是眾專輯之冠。

原本不打算談論這張專輯了,因為它在台灣已發行八、九個月,而在馬來西亞也差不多推出六、七個月了,確實有點久。

但,好音樂不過時,這麼耐聽的專輯,我無法不提。

我要說的,就是中韓混血歌手Bii的這張《Bii Story》專輯。


這張專輯裡面的幾首歌曲,包括《轉身之後》、《到不了的幸福》、《一天天》、《Bye Bye Bye》,在大馬各中文電台的播放率,至今依舊高企,猶如其唱片封套上的顏色,紅得令人側目。

Bii的嗓音很獨特,也許在韓國長大的關係,其處理歌曲的方式帶有很濃厚的韓式演繹技巧,這是華人歌手所沒有的特質和韻味。

而作為半個華人,其字正腔圓的中文咬字,亦跳脫了一般韓國歌手演唱華語歌曲的含糊不清。

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把歌曲詮釋得很有畫面感,把歌詞立體化,並透過旋律,娓娓的敘述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勾勒出動人真實的意境。

你們有沒有發現,韓國歌手在演繹歌曲時,會特別強調每個字的尾音處理,注入獨有的情緒,Bii成功把這種特色套入中文歌曲內,樹立了韓腔中唱的典範。


無可否認,Bii的歌曲都屬於芭樂抒情曲風,歌詞部分也沒有華麗的辭藻,但他的優點是那把會“說故事”的嗓子,他能夠把文字具體化,把旋律生活化,就此一把乾淨明亮的美聲足以化腐朽為神奇矣!


相信馬來西亞是台灣以外,歌迷對Bii的歌曲接受度與傳唱度最高的國家,因為單單在今年的五、六月,他就已經二度來馬,由此可見他在這裡的受落程度以及所獲得的熱烈迴響。


《Bii Story》專輯一共收錄14首歌曲,包括9首中文和5首韓文作品。我覺得他是繼上個年代的張信哲之後,把抒情歌曲詮釋得最細膩、最絲絲入扣的新生代優質唱將。

希望即將入伍服兵役的他,在盡完國家責任回來後,演藝事業不會因此而中斷,繼續為歌迷頌唱更多動聽且張力十足的好歌。


(後記:不說不知,聽了Bii的歌曲整大半年,我最近才曉得他的中文名叫“畢書盡”,一個很奇特的韓國名字,哈哈!)


Friday, June 24, 2011

黃豆醬蒸魚

上兩個周末,去家樂福(Carrefour)買日常用品,突然看到魚還蠻新鮮的,就臨時決定買魚回家煮。

剛好家裡有父親自己釀製的“黃豆醬”(廣東人俗稱“面豉”),就拿了出來,勺了一些在魚肉上,再拌幾片番茄,放進鍋裡蒸。

出來後就是這道“黃豆醬蒸魚”菜餚了。


配上父親自製的黃豆醬,味道還不錯!

很久沒蒸魚了,差點忘了魚肉需要刮鱗片的。

幸好龍貓懂得處理鱗片,不然就無法蒸煮出這道餸菜了。


當然,一條魚哪裡夠吃,我還炒了一盤“銀魚仔+菜心”


這就是一頓兩人份的簡單晚餐


Wednesday, June 22, 2011

糖醋青瓜魷魚片

從小到大,都很喜歡吃我媽媽做的一道獨門秘方菜餚,那就是“糖醋青瓜魷魚片”

這幾年回鄉,媽媽都沒有煮這道菜。結果上個月回家的兩天前,就告訴媽媽,我很想吃。

抵達家門,媽媽真的煮了這道我懷念許久的美食佳餚。


這道菜的食材很簡單,只有青瓜、魷魚片和紅辣椒絲。糖和醋的份量拿捏準確,才是它炒出來好不好吃的關鍵所在。

因為醋若下太多,不只整盤菜會太酸,魷魚絲也會變得太硬,而造成肉質口感不佳。


到現在我還沒試過自己做這道菜,希望日後可以做做看,傳承媽媽的好味道


Sunday, June 19, 2011

模特兒?

感謝博友小蟲和發仔,幫我和龍貓完成了這次的拍攝,讓我們當了一天的模特兒,哈哈!












(後記:照片其實是今年一月底拍的,由於上個星期才拿到照片,所以現在才有機會貼上來與大家分享。)


Friday, June 17, 2011

第 22 屆台灣金曲獎預測

第22屆台灣金曲獎即將於明天6月18日舉行,到底誰會是贏家呢?

在頒獎前夕,循例我也來做個預測好了!


我只挑選了一些重要獎項來預測,其他從略。(#符號代表我的首選@符號次選)

《 最佳年度歌曲獎 》
‧戀花《戀花》
超人不會飛《跨時代》 #
‧完美孤獨《寶貝》
重傷《眼淚流回去》 @
‧給自己的歌《南[下]專線》
‧當時欲嫁《當時欲嫁》
‧你不知道的事《十八般武藝》

《 最佳國語專輯獎 》
‧月光
‧戀花
‧跨時代 @
‧寶貝
‧韋禮安首張同名全創作專輯
‧To Hebe #
‧十八般武藝

《 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
‧無論如何都愛你《無論如何都愛妳(啟程正式盤)》
‧寂寞寂寞就好《To Hebe》 #
‧Mr. Sandman造夢先生《CONFUSION IN THE MIND OF EDC》
‧美人計《Myself》 @
‧死定了《自由發揮 首張同名專輯》

《 最佳作曲人獎 》
‧洪敬堯、洪一峰、UEHARA GENTO/戀花《戀花》
‧焦安溥/我想妳要走了《艋舺電影原聲帶》
‧周杰倫/煙花易冷《跨時代》
‧莫文蔚/完美孤獨《寶貝》
‧李宗盛@縱貫線/給自己的歌《南[下]專線》 @
‧韋禮安/有沒有《韋禮安首張同名全創作專輯》 #

《 最佳作詞人獎 》
‧吳青峯/十年一刻《十年一刻 Once in a life time》 #
‧方文山/煙花易冷《跨時代》 @
‧李焯雄/艾美麗 愛美麗《寶貝》
‧姚若龍/她往月亮走《我們不要傷心了》
‧李宗盛@縱貫線/給自己的歌《南[下]專線》

《 最佳編曲人獎 》
‧洪敬堯/寶島青春夢《戀花》
‧蔡科俊Again/免費教學錄影帶《跨時代》 #
‧縱貫線SUPER BAND/給自己的歌《南[下]專線》 @
‧鍾興民/美好歲月《Glory Days美好歲月》
‧董事長樂團/仙拼仙《眾神護臺灣》

《 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
‧林揮斌、Suming/Suming舒米恩首張個人創作專輯
‧洪敬堯/戀花
‧周杰倫/跨時代 @
‧張亞東/寶貝 #
‧黃韻玲、鍾興民/Glory Days美好歲月
‧陳子鴻、江蕙/當時欲嫁
‧齊秦、史大維/美麗境界

《 最佳單曲製作人獎 》
‧陳建騏/懼高症《極限》 @
‧英師父、何韻詩/詩與胡說《無名詩》
‧林暐哲/十年一刻《十年一刻 Once in a life time》
‧嚴爵、朱敬然Andrew Chu/愛就是咖哩《謝謝你的美好》
‧王治平/LOVE !《To Hebe》 #

《 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
‧周杰倫/跨時代
‧韋禮安/韋禮安首張同名全創作專輯
‧林俊傑/她說 #
‧王力宏/十八般武藝
‧齊秦/美麗境界 @

《 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
‧何韻詩/無名詩
‧A-Lin/寂寞不痛
‧莫文蔚/寶貝
‧萬芳/我們不要傷心了 @
‧林凡/眼淚流回去 #

《 最佳樂團獎 》
‧回聲樂團(吳柏蒼、慕春佑、黃冠文、邱文彥) /處女空氣 VIRGIN AIR
‧io(陳逸年、陳思翰、簡瑞松、潘國笙) /就算今天贏了 明天又會如何?
‧MONKEY PILOT(王湯尼、王昱人、陳自強、余光燿、楊聲錚) /MY GUITAR
‧MATZKA(Matzka、Sakinu阿輝、Mavaliw阿勝、Nanwan阿修) /MATZKA #
‧草莓救星(吳曉萱、吳穎然、王鈞毅、楊育瑋、呂海棻、侯啟泰) /羽毛河 Feather River
‧董事長樂團(吳永吉、杜文祥、林大鈞、林俊民) /眾神護臺灣 @

《 最佳演唱組合獎 》
‧棉花糖(小球、聖哲 ) /再見王子
‧神木與瞳(賴銘偉、黃美珍) /守護者 #
‧大嘴巴(愛紗、懷秋、MC40、DJ宗華) /万凸3司
‧S.H.E(S.H.E) /SHERO前衛時尚版 @
‧湯姆與哈克(湯姆與哈克) /野狼125

《 最佳新人獎 》
‧io/就算今天贏了 明天又會如何?
‧嚴爵/謝謝你的美好 @
‧韋禮安/韋禮安首張同名全創作專輯 #
‧MATZKA/MATZKA

《 最佳專輯包裝獎 》
‧劉悅德/Kiss Your Eyes
‧謝富琇/十年一刻 Once in a life time @
‧陳政守/在一起
‧羅文岑/大地書房-林生祥
‧聶永真/To Hebe #
‧蕭青陽/眾神護臺灣


到底鹿死誰手呢?6月18日晚上守著電視収看現場直播,自有分曉!

Wednesday, June 15, 2011

終於懂得這個福建粗口如何寫了

雖然不是福建人,但有一個福建(閩南)粗口我從小就懂。

這個粗口不僅在大馬各籍貫的華人之間通用,更被發揚光大到連許多友族同胞也能朗朗上口,一度我還以為它是源自於馬來文。

一直都很好奇,這個粗口的正確中文漢字到底是如何書寫的。

由於我不諳福建話,更加深了探索上的難度。

直到上個星期日,在《星洲日報》的〈星期天週刊〉發現一篇由著名田野工作者李永球所寫的文章,才終於一解我多年來的疑惑。

這個粗口是什麼呢?哈哈!就是福建話的“Lan Ziao”(陽具)。



各位博友,看到嗎?這個粗口的中文漢字是“卵鳥”。以後會寫了吧?


李永球這篇文章是以學術觀點探討福建方言中所使用的“鳥”字,並如何延伸出多種的詞組。只可惜我不是福建人,其他的詞彙我都不太看得懂。

不過,至少我現在懂得如何用中文書寫“卵鳥”了,以後就不需靠羅馬拼音啦,哈哈!


(後記:我是根據田野工作者李永球的文章來探討這個詞彙,乃正經的語文學術研究,切莫用粗俗眼光來看待哦!)


Sunday, June 12, 2011

2011年上半年十大我最喜愛專輯

時間飛逝,2011年又差不多要過完一半了,也是時候總結一下這6個月以來,我所聽過的中文唱片中,哪些是我的心頭好!

登....登....登....登....

2011年上半年十大我最喜愛專輯名單如下:
  1. 《Bii Story》 - Bii (韓式風格深情演繹,近期最耐聽的高亢美聲icon)
  2. 《她說》 - 林俊傑 (挑戰自己寫給其他女歌手的作品,唱出自我風格)
  3. 《第一課》 - 倪安東 (率性奔放的唱腔,抒情搖滾曲風詮釋動聽)
  4. 《情歌沒有告訴你》 - 梁靜茹 (細膩的情歌,猶如慢慢咀嚼、細細品嚐的下午茶餐點)
  5. 《如果能....重來》 - 黃小琥 (千帆過盡的篤定淡然嗓音,不溫不火,恰如其分)
  6. 《Stranger Under My Skin》 - 陳奕迅 (詞曲保持一貫水準,揮灑自如的唱腔依舊是最大賣點)
  7. 《是時候》 - 孫燕姿 (睽違多年,以不變應萬變,還是我們最熟悉的旋律和唱法)
  8. 《你在看我嗎?》 - 張惠妹 (音樂元素最具實驗性,卻不失市場敏銳度,兩者兼顧,遊刃有餘,歌藝層次大躍進)
  9. 《15》 - 方大同 (復古黑人曲風發揮淋漓盡致,靈魂樂雖高格調,然流行味依舊不缺,拿捏精準)
  10. 《美妙生活》 - 林宥嘉 (從歌者的演繹、詞曲的意境到形象的包裝皆完整統一,概念性強,融會貫通,聽來舒暢痛快)

十張最喜愛專輯裡面,前面4張其實是去年年底發行的,但裡面的許多作品卻流行至今,韌力十足,成為我這半年來不斷重複聆聽的雋永唱片。

若要我選最好聽的三甲,首要條件是專輯裡面每首歌都必須令我愛不釋手,而Bii的《Bii Story》、張惠妹的《你在看我嗎?》以及林宥嘉的《美妙生活》就完全符合我的遴選標準!

上述十大中,我只選到一張廣東專輯,那就是陳奕迅的《Stranger Under My Skin》。從這裡可以更準確的作出一個結論,香港廣東創作逐漸萎縮和每況愈下的情況,是個無法否定的事實。整個粵語歌曲市場目前就單只靠陳奕迅一個香港歌手在撐著,不禁令人搖頭嘆息!

假如要從以上的專輯中挑選出上半年我最喜歡的金曲,歌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1. 我最親愛的 (張惠妹)
2. 因為愛情 (陳奕迅+王菲)
3. 苦瓜 (陳奕迅)
4. 順其自然 (黃小琥)
5. 轉身之後 (Bii)
6. 記得 (林俊傑)
7. 你會不會 (梁靜茹)
8. 無菇朋友 (方大同)
9. 當冬夜漸暖 (孫燕姿)
10. 自然醒 (林宥嘉)
11. 散場的擁抱 (倪安東)

其實這些專輯中還有很多好歌,我是在最艱難的取捨下,才選出11首,作為2011年上半年最具代表性的傑出流行作品。

各位博友,你心目中的十大專輯和歌曲又是什麼呢?

到了年底,我會再進行另一輪篩選,看下半年有哪些好唱片和好歌曲能夠成為我的心水,並有能耐把上半年的十大首選給擠下來,大家洗耳恭聽了!


Thursday, June 9, 2011

二度餞行

有時候覺得人生真的很奇妙,一個際遇、一個轉折、一個想法,就會改變和影響我們未來的人生道路。

******

時間飛逝,輾轉之間,我那個準備出家的朋友Json已即將完成他在仁嘉隆東禪寺的閉門修行了。

而6月14日,就是他人生中的轉捩點,飛往台灣佛光山修讀三年佛學課程。

三年後,佛學課程修畢,若確定剃度出家,他就會被分派到佛光山位於世界各地不同的寺院。

屆時,長駐的地點也許是南美洲,也有可能是非洲,又或者是中國、泰國等國家,都說不定。弘揚佛法四海為家,馬來西亞僅是他的其中一個驛站而已。

由於從來沒有經歷過朋友出家這一回事,那種感覺真的有點難以形容,好像快要失去一個朋友,但又說不上來,怎麼說呢?畢竟,他日後只不過是換了另一個身分回來........

原以為3月13日的歡送會,是他離馬前最後一次見到他了,但世事難料,在5月31日的傍晚,突然接到Raymond的來電說,東禪寺允許Json出來處理事務3天,問要不要聚一聚。結果,就臨時約了在下班後,到谷中城廣場來個“二度餞行”

突如其來的安排,無法召集所有的朋友赴會,最終只有Raymond、Louis和我出席罷了。

當晚,我們4個人坐在谷中城廣場頂樓的美食中心,從七點半聊到十點,兩個半小時,主要圍繞的話題,都在關注Json這兩個月在東禪寺的生活狀況。

我們閒話家常,但從Json侃侃而談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得到他對人生未來方向的那股篤定和確認。我想,他的心理建設已完全準備好,以迎向受戒、放下俗緣的日子。

去了台灣後,在佛光山的三年,他將不能擁有手機和上網。因此,和朋友的聯繫,就必須暫時中斷了。

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接下來大家的際遇與變遷會是如何,沒人懂。

我想,唯一不變的,是長存在大家心底的那份珍貴友情吧!

[圖下左起:Json、Louis、Lock、Raymond]


(後記:前幾個月,我在閱讀《小和尚的白粥館》時,總不期然的想到Json;但願未來的他,也能夠像釋戒嗔那樣,與我們分享他在海外弘法的許多小故事,給我們開示開示!)

Monday, June 6, 2011

到《小和尚的白粥館》嚐一嚐

這趟去台灣,買了一些書。第一本看完的是《小和尚的白粥館》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12歲就被媽媽送入寺廟出家的年輕和尚,現在已20出頭,他的名字叫釋戒嗔

幾年前,他開始在網絡上寫一些生活哲理,結果瀏覽率高企,並迅速紅遍中國

後來台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把他的網誌文章結集成書,出版了這本《小和尚的白粥館》,兩年內,已經再版24刷了,可見其文字中所蘊含的日常智慧,深深打動了很多讀者的心,引起廣大的迴響。


我買這本書的時候,純粹是被其內容吸引,當時完全不曉得釋戒嗔的知名度是如此的響亮。

結果回到家一讀之下,才驚覺這本書的文字魅力。


這本書一共有131篇小故事。

釋戒嗔小和尚通過生動的筆觸,把他小時候的貧寒生活、12歲被媽媽送入寺院出家,以及他在寺院週遭所遇見的人和事,娓娓道出,每一則小故事都有一個令人深思的結尾,淨化我們的心靈。


一個只有20出頭的小和尚,不談佛法、不頌經文,只與我們分享生活中的小點滴,閱讀他的文章猶如煩囂城市中的一股清流,滋潤人心,回味無窮


最令我感動的章節是描述他出家後偶爾回家的情景。由於含蓄的個性,他和他媽媽總是無法透過言語來關懷彼此,反而從各自細微的舉動中感受到血濃於水的骨肉之情。


剛出家的時候,他總想找出媽媽送他出家的理由,因為當時他甫出世的弟弟有人願意領養,媽媽卻選擇留住弟弟,反而把他送入寺院。

這個困惑到了後來他才釋懷,因為他媽媽對他還有愛,只是這份愛是藏在心底的。

每次回家,當要離開時,他媽媽總是站在原地,等他走遠,直到連影子再也看不見了,才轉身回去,依依不捨的心情不言而喻,教人動容。


我嘗試把書中的一些生活小智慧列出,讓大家一同來參透和領悟
  1. 有時候錯過固然可惜,但既然已經發生且無從改變,便不需要執意往回望,如果因此錯過了兩旁的美景,那才是真正的可惜了。
  2. 如果想被陽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的中間,如果一味地躲在角落裡,佛也沒有辦法。
  3. 似乎每個人都習慣把任何不好的事情,先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其實若從自己身上找起,反而更容易找到。
  4. 生活是公平的,每關上一扇門,就會有另一扇門打開。
  5. 有時候,我們苦苦追尋一個答案,卻始終沒有意識到答案早已經在我們手中了。
  6. 屬於你自己的生活,一樣也可以過得很精彩,世間有兩個字始終無人知道,那就是滿足。
  7. 與其在事情中孜孜不倦地尋找缺點,查找疏漏,不如細心地找出它的優點,這樣反而更容易讓人進步。
  8. 東西並非越多越好,就算是好東西也不例外,總要學會適可而止。
  9. 每個人手中能夠拿到的東西始終有限,想獲取更多,就要先學會放下手中的所有。

(後記:平日吃多了大魚大肉,難免會膩,各位博友,有沒有興趣到“小和尚的白粥館”嚐一嚐釋戒嗔特製的清粥小菜呢?)

Saturday, June 4, 2011

Teluk Gong吃好料

去過位於巴生港口附近的直落昂(Teluk Gong)吃海鮮和喝椰花酒已經很多次了,通常都是和同事去的。

但上兩個月卻和龍貓的家人去了一趟。

這次去我們選了一家比較偏遠的餐館。

但萬變不離其宗,來到直落昂,不管去哪間餐館,“啦啦炒米粉”是一定要吃的。


直落昂的“啦啦炒米粉”的特色是用了很小隻的啦啦來炒,而由於小啦啦的份量很足,混搭米粉炒出來的味道格外好吃。


你們看,我隨手用湯匙一撈,就找到許多鮮甜美味的小啦啦。


第二道菜,我們叫了“炸童子雞”,皮脆肉嫩的,確實是好味道!結果大家都覺得不夠喉,又再叫了一盤來吃,依舊掃個精光。


第三道菜是“薑茸蒸鱈魚”,新鮮富彈性的魚肉和恰到好處的烹調方式,也是吃到我們心滿意足。


吃完了飯,來一盤香甜多汁的黃梨(鳳梨),人間極品呀!


這個品種的黃梨無論肉質還是口感比砂拉越黃梨還棒,點鹽反而嫌畫蛇添足了呢!


(後記:雖然已經事隔一個多月,我現在看回這些照片,越寫就越覺得肚子餓.......,好想再吃喔!)

Thursday, June 2, 2011

100,000公里

開了5年多的車,四月底的時候,終於伴我走了100,000公里的路程。

想著這1,900個日子以來,它除了陪我上下班,也幾乎帶我行遍了西馬半島的各大城小鎮;北至玻璃市、南至柔佛新山、東至登嘉樓,無論是大路、小徑,還是沿海公路,都曾留下了它滾動的輪印。


它,幫我擋過了不少的風和雨。

它,陪我度過了不少的雲和月。

它,帶我跑過了許多工作地點。

它,讓我安全的回到至親身邊。

它,依舊是我信賴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