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31, 2011

經濟實惠的韓國餐

最近無意中在首邦市(USJ)的大班(Taipan)商業區找到一家還不錯的韓國餐館,店名叫《Han Woo Ri》的。

喜歡它的原因除了食物水準OK之外,也包括價格相宜、經濟實惠,哈哈!

怎麼說呢?

它中午時段推出的套餐,包含一個主菜和六道小菜,只需RM15淨價,無需付6%服務稅和10%政府稅。

小菜如下:

1. 泡菜


2. 青菜


3. 馬鈴薯泥


4. 茄子


5. 炒江魚仔


6. 蛋


6樣小菜吃完還可以添加,不另收費。

以下就是我選擇的主菜:韓式烤豬肉片,份量好大,吃到我好飽!


套餐也包括白飯和湯。


還有韓式薏仁涼茶,裡面含有淡淡的人蔘味道,好喝!


最後,還附上飯後果:西瓜。


而以下這個韓式烤雞肉,則是我對上一次吃套餐時所叫的主菜。


再給大家看看這家韓國餐館的裝潢擺設。


《Han Woo Ri》位於2樓,所以在1樓的電梯門口會看到這個招牌。


想吃便宜韓國餐的朋友,這裡是個蠻不錯的選擇。


後記:
我覺得最好吃的韓國烤雞肉是在Amcorp Mall的《海雲軒》(Haeun Khon),吃了很多年還是我的首選,只是近年來它有收服務稅了,價錢沒以前的便宜。


Monday, August 29, 2011

好好吃的烏魯音山竹

很久沒吃山竹了,感覺至少兩年以上。

山竹原本不是我最愛吃的本地水果(個人比較喜歡吃紅毛丹)。

很長一段時間沒吃山竹,主要是它屬季節性水果,產量也不多,不容易在市面上找到。另一個原因是,經常吃到不甜的,加上其果肉裡有一瓣必定是大種子,苦苦的。

最近去烏魯音(Ulu Yam)探訪博友Raymond,欲打道回府之際,在門口準備穿鞋時,他出其不意的遞了一袋山竹給我,叫我帶回家吃,當時說實在的,是有點不好意思啦!

結果在他誠意拳拳之下,我唯有卻之不恭了。

回到家,把雙手交插,然後山竹放在手掌心,用力一壓,紫色的果皮隨之裂開,雪白的果肉一瓣瓣的就展現在眼前,這是住在蕉風椰雨國度裡的孩子從小就學懂的剖山竹皮技巧


露出來的山竹肉,也無需用手去取出來,我直接用口去咬。哇!好甜的山竹喔!

一連剖開果皮吃了幾顆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山明水秀的烏魯音所種出來的山竹果然不同凡響,好甜,而且最大一瓣果肉的種子也不苦,打破了我以往對山竹那口感不佳的既定印象。

烏魯音的山竹確實好好吃!


再次要感謝Raymond,因為他送我的不只是一袋好吃的山竹,裡面蘊含的還有他對朋友的窩心與真誠。


後記:
山竹原產於印尼的巽他群島(Sunda Islands)和摩鹿加群島(Moluccas Islands / Kepulauan Maluku)。它屬性涼,和屬性熱的榴槤,在東南亞地區,被稱為“果后”和“果王”,兩者擁有互補的功效。


Wednesday, August 24, 2011

雪邦的中文路牌

每次出埠公幹,我總會特別留意各城鎮的風土民情和街道風貌。

這次去到雪邦縣,當車子駛入雪邦新村時,第一個進入我眼廉的,是一個個以馬來文中文雙語呈現的路牌,非常顯眼。

原以為這些路牌是村民自己安置的,定睛一看,路牌附有雪邦縣議會徽章,所以可以肯定的,這是官方豎立的。

馬來西亞自1957年獨立以來,雖然各族的語言都可以自由傳承和發展,但在國陣政府的主導下,官方事務包括路牌皆只準用馬來文。其他語言的應用一般上只來自民間的商業廣告招牌。

但單元的路牌政策並不包括東馬砂拉越州,因為該州的官方建築物如市議會大樓和街道路牌都向來允許馬來文和中文共存,絕對的皆大歡喜。

至於西馬這裡,自上屆大選民聯成功在數州執政後,情況悄悄有了改變。

首先是民聯執政的檳城,路牌語文的應用取決以街道的種族特性。例如:馬來人居多的街道路牌採用馬來文和爪夷文、華人佔多數的街道路牌則用馬來文和中文,而印度人為主的街道就以馬來文和淡米爾文呈現。

我沒想到,另一個民聯執政的州屬雪蘭莪,在官方路牌的語言政策應用上,也開始鬆綁,比國陣政府所強調的“一個大馬”口號更實在。

無需贅述,事實擺在眼前,有照片為證,與大家分享。




(後記:馬華公會、民政黨和印度國大黨,你們在國陣50年,為何辦不到?)

Sunday, August 21, 2011

巴西不南邦的炒豬腸粉

上個星期去瓜拉雪蘭莪縣(Kuala Selangor District)公幹,午餐時間剛好抵達巴西不南邦(Pasir Penambang)

處理完當地的公事後,眼看繼續北上沙白安南縣(Sabak Bernam District)的適耕莊(Sekinchan)還有一段路途,就決定留在巴西不南邦吃午餐。

問了當地的人,原來這裡除了海鮮之外,還有一樣很特別的知名美食,那就是“炒豬腸粉”

一般上,我們吃的豬腸粉都是蒸熟即吃,或拌釀豆腐佐料吃的,但這個用來炒,聽起來就很新鮮,當下不用思考,就決定依循當地人的指示,找到店面叫來吃。

你們看,這就是“炒豬腸粉”了。

(備註:我沒帶相機,只能用手機拍攝。)


“炒豬腸粉”其實和“炒粿條”的炒煮方式類似,只是由於用的食材和佐料不同,出來的口感就不一樣了。

豬腸粉經炒後,形狀還保持原狀,吃起來是熱騰騰的潤滑感,加上還有菜圃(蘿蔔乾)拌炒,味蕾頓時大開,食慾大振。


後記:我總覺得馬來西亞的每個小鎮不只鄉情濃厚,路過時不經意發掘的美食更叫人驚喜萬分!有機會我還要再回去吃一次。


Thursday, August 18, 2011

雪蘭莪走透透

上個星期,為了做好一項活動的事前籌備工作,我幾乎走遍了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的各大小城鎮和偏郊地區。

雖然有些小鎮之前我也有個別到過,但這次卻是連續幾天分不同縣區一次過走透透,這不僅讓我對雪州的風土人情和地理形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亦是個很好的工作經驗與體會。

第一天,我先走我較為熟悉的雪邦縣(Sepang District)

我的路線是:首邦(Subang Jaya) --> 廉價機場(LCCT) --> 雪邦(Sepang) --> 雙溪比力(Sungai Pelek) --> 沙叻(Salak) --> 龍溪(Dengkil) --> 首邦(Subang Jaya) --> 梳邦(Subang)

當我來到雙溪比力,若繼續南下,就會抵達森美蘭州的波德申(Port Dickson)。


第二天,我前往雪蘭莪州西北沿岸的瓜拉雪蘭莪縣(Kuala Selangor District)以及沙白安南縣(Sabak Bernam District)

我的路線是: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 --> 依約(Ijok) --> 八丁燕帶(Bestari Jaya) --> 亞三爪哇(Asam Jawa) --> 而欖(Jeram) --> 瓜拉雪蘭莪(Kuala Selangor) --> 巴西不南邦(Pasir Penambang) --> 丹絨加弄(Tanjong Karang) --> 適耕莊(Sekinchan) --> 大港(Sungai Besar) --> 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

這段旅程在抵達大港後,若繼續北上就能夠去到霹靂州的安順(Teluk Intan),好遠!

另外,我也發現八丁燕帶的馬來地名也悄悄從Batang Berjuntai改為Bestari Jaya了。


第三天,我的目的地是雪蘭莪州偏東南的烏魯冷岳縣(Hulu Langat District),但途中有在八打靈縣(Petaling District)停留。

我的路線是: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 --> 沙登(Seri Kembangan) --> 無拉港(Balakong) --> 蕉賴(Cheras) --> 加影(Kajang) --> 士毛月(Semenyih) --> 峇玲瓏(Beranang) --> 萬宜(Bangi) --> 沙登(Seri Kembangan) --> 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

這段行程讓我去到雪州最南端的峇玲瓏小鎮,再繼續南下就進入森美蘭州境內的文丁(Mantin)了。


第四天,我前往雪州東北面的烏魯雪蘭莪縣(Hulu Selangor District)

我的路線是: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 --> 武吉布崙東(Bukit Beruntung) --> 叻思(Rasa) --> 新古毛(Kuala Kubu Baru) --> 吉粦(Kerling) --> 龍邦(Kalumpang) --> 巴冬加里(Batang Kali) --> 烏魯音(Ulu Yam) --> 峇都喼(Batu Caves) --> 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

這段行程若我在龍邦繼續北上,就會抵達霹靂州的丹絨馬林(Tanjung Malim),已經算是雪州境內的最北面了。


第五天,去了鵝嘜縣(Gombak District)的轟埠(Kuang)。


(後記:除了巴生縣和瓜拉冷岳縣之外,雪州的其他縣我都山南山北走一回了,謹此做個記錄。)

Tuesday, August 16, 2011

龍貓的意大利麵

龍貓做的意大利麵,麵條很多,佐料更多,好吃,也好飽!


這頓西餐,我是用筷子的,中西合壁,呵呵!


Saturday, August 13, 2011

813左撇子日快樂

每年的8月13日是國際左撇子日,目的在於喚醒人們多關注左撇子在這個以右手為主的世界裡所面對的種種不便障礙

作為左撇子的一分子,我認為這個節日來得特別的有意義。

其實早在兩個月前,我曾經在面子書向朋友們做了一個相關的問卷調查


所採集到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很明顯的,我身邊使用右手的朋友佔了77%(59%+18%),左撇子包括我在內也只有區區20%(15%+5%)。

所以,結論就是:我們左撇子還是屬於少數群體

物以稀為貴,我對身為左撇子而感到自豪,哈哈!

祝所有左撇子的朋友:Happy Left Handers Day


Wednesday, August 10, 2011

童年零食檸檬餅

上兩個月,某電視台播放一個叫《老字號》的系列節目,專門介紹在大馬扎根百年至今依舊屹立不倒的家喻戶曉老品牌。

其中一集所介紹的食品,勾起我許多的童年回憶。

這種食品,一筒一筒的,金色箔紙的包裝,裡面是一粒一粒白色好像維他命丸的小食。

從小我都不懂這種食品叫什麼名字,直到看完那集的介紹,才曉得它叫“檸檬餅”

這個在童年時常可以吃到的小食,原來是源自吉打州的雙溪大年,我是看了電視節目的介紹才知道的。

不過,現在要在市面上找到買來吃,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節目播出後,我找了很久都找不到,縱使在便利商店找到,也是不同公司生產的仿冒品,味道不一樣,咀嚼不出小時候的味道。

上幾個星期,偶然走進海鷗商店,竟然發現它的蹤跡,趕緊買來吃。

原來現在已經沒有一筒筒來賣了,廠商以5筒包裝售賣。

買回來,撕掉金箔紙,一粒粒的檸檬餅就出現在眼前。

把它含在嘴裡,酸酸甜甜的,確實就是久違的最正宗的味道。

小小一粒,一次過可以吃很多粒。

(後記:找到童年吃過的零食,品嚐的是回憶,好不好吃倒是其次了!)



Sunday, August 7, 2011

2010年馬來西亞人口調查報告(分析四)

繼續談2010年馬來西亞全國人口調查報告,這次是分析大馬的各宗教人口。

和之前的分析一樣,為了更準確的反映各種族的結構比率,我把“非公民”排除在外,不在計算範圍內。

從報告中可以了解到信仰回教的人口佔60.6%,佛教佔20.4%、基督教佔9.2%以及興都教佔7%。

從比率上來看,我國有4成的人口是非回教徒,這和印尼近9成的人口是回教徒是有一種微妙的差別。

也因為這樣,我們更加確定聯邦憲法的詮釋:馬來西亞以回教為國教,但卻是一個世俗國政體,除了馬來人,其他種族皆擁有信仰自由。


根據憲法,我國的馬來人是100%信奉回教的。馬來人目前佔總人口的54.6%,也就是說,還有另外6%的非馬來人也信仰回教(64.6%減54.6%)。

整體而言,我國回教人口中,馬來人佔90%,非馬來人土著則佔8.5%,而華人和印度人回教徒僅佔極少數,分別是0.3%和0.5%。


當我們研究其他種族的信仰,也可以發現一些可取的數據。

非馬來人土著信仰基督教比較多,佔46.5%。其次是回教佔40.4%。


若考究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華人的信仰,81.1%是佛教徒、11.1%是基督教徒。


至於印度人,主要還是信奉興都教(Hindu),佔86.1%。而基督教印度人則有6%。

信仰回教的印度人,也就是嘛嘛(Mamak)族群,佔4.1%


(後記:一連4期,終於完成了2010年馬來西亞人口調查的報告分析,希望這些數據能夠幫助大家認識自己的國土多一些。)


Friday, August 5, 2011

2010年馬來西亞人口調查報告(分析三)

接下來,我要分析各州的人口結構比率。

以下的圖表資料是我從馬來西亞統計局的報告中提取後分類出來的,報章也沒有刊登。

再加上馬來西亞統計局原有的報告書中所使用的是馬來文和英文,我則把資料融會貫通並翻譯成中文,因此更方便大家閱讀和參考。

我所設計的圖表,乃根據華人人口最多的州屬/地區,以西馬為先、東馬為次,順序排列,從而達到深入淺出了解各自家鄉人口結構的目的。

毫無疑問,全馬華人人口比率最高的州屬就是檳城了,佔45.6%,稍微超越其他族群。因此,只要民聯政府繼續獲得大部分華人和印度人,以及半數馬來人的支持,下屆大選相信依舊能夠執政檳州。


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是全馬華人第二高比率的地區,佔43.2%,與馬來人人口的44.7%旗鼓相當。

從人口結構來看,就曉得為何2008年的大選,國陣在吉隆坡聯邦直轄區只贏得一個國會議席,其他全被民聯奪走。

華人人口比率高,加上城市馬來人教育程度高,各種族明白國陣多年執政的濫權弊病,是導致國陣在吉隆坡聯邦直轄區兵敗如山倒的關鍵因素。

華人人口比率第三高的州屬是柔佛,佔33.6%。但這個與新加坡只有一水之隔的州,在3年前的308大選反風卻吹不起,主要原因也許是當地人比較留意新加坡動態多過本國吧!

下屆大選霹靂州肯定是個很令人矚目的州屬。上屆大選原本民聯贏得執政權,可惜被國陣搞破壞,促使幾名青蛙議員脫離民聯,而造成民聯政權中途被擊垮。

霹靂州的特殊人口結構有利民聯儲備支持能量,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的人口比率均衡,是國陣和民聯勢均力敵的戰場。

作為馬來西亞政經文教中心的雪蘭莪州,人口結構和霹靂州大致相同,只要三大民族依舊保持上屆大選投票趨勢,民聯就能繼續掌政,唯一擔憂的只是國陣出陰招而已。

雖然華人在馬六甲的人口比率比森美蘭州高,但印度人卻不多。由於馬來人佔了六成半,相信還是國陣的堡壘區。

森美蘭州是全馬印度人佔最高比率的州屬,高達15.2%。若加上華人人口,森州擁有四成的非馬來人人口,比率很高。

由於印度人佔有的比率是其全國平均人口的一倍,這個族群在森州的票源舉足輕重,能夠左右大局。

除了以上的州屬,西馬的其他地區,馬來人人口都佔七成以上,而吉蘭丹和登嘉樓的非馬來人人口更不到4%,彌足珍貴,哈哈!





以公務員為主的布城聯邦直轄區,華人人口不到1%,甚至印度人還比華人多一些。

說完西馬,再看東馬,整個人口結構截然不同。

非馬來人土著佔了砂拉越州的一半人口,華人和馬來人各佔大約四分之一,猶如三國鼎立。

沙巴的非馬來人土著比率更高,佔76.9%,而馬來人只有7.9%,華人人口超越馬來人。

沙巴岸外的納閩聯邦直轄區,也是非馬來人土著佔大多數。

很可惜的是,東馬的非馬來人土著雖然佔人口的大部分,至今依舊不在政治權力的主流裡,時也命也!


(備註:上述所有的計算方式,我都把非公民人口排除在外,以便更準確的反映馬來西亞各民族的人口結構比率。)


(延續閱讀:請點擊 [分析四] ,以獲得更多我製作的圖解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