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要分析各州的人口結構比率。
以下的圖表資料是我從馬來西亞統計局的報告中提取後分類出來的,報章也沒有刊登。
再加上馬來西亞統計局原有的報告書中所使用的是馬來文和英文,我則把資料融會貫通並翻譯成中文,因此更方便大家閱讀和參考。
我所設計的圖表,乃根據華人人口最多的州屬/地區,以西馬為先、東馬為次,順序排列,從而達到深入淺出了解各自家鄉人口結構的目的。
毫無疑問,
全馬華人人口比率最高的州屬就是檳城了,佔45.6%,稍微超越其他族群。因此,只要民聯政府繼續獲得大部分華人和印度人,以及半數馬來人的支持,下屆大選相信依舊能夠執政檳州。
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是全馬華人第二高比率的地區,佔43.2%,與馬來人人口的44.7%旗鼓相當。
從人口結構來看,就曉得為何2008年的大選,國陣在吉隆坡聯邦直轄區只贏得一個國會議席,其他全被民聯奪走。
華人人口比率高,加上城市馬來人教育程度高,各種族明白國陣多年執政的濫權弊病,是導致國陣在吉隆坡聯邦直轄區兵敗如山倒的關鍵因素。

華人人口比率第三高的州屬是柔佛,佔33.6%。但這個與新加坡只有一水之隔的州,在3年前的308大選反風卻吹不起,主要原因也許是當地人比較留意新加坡動態多過本國吧!
下屆大選霹靂州肯定是個很令人矚目的州屬。上屆大選原本民聯贏得執政權,可惜被國陣搞破壞,促使幾名青蛙議員脫離民聯,而造成民聯政權中途被擊垮。
霹靂州的特殊人口結構有利民聯儲備支持能量,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的人口比率均衡,是國陣和民聯勢均力敵的戰場。
作為馬來西亞政經文教中心的雪蘭莪州,人口結構和霹靂州大致相同,只要三大民族依舊保持上屆大選投票趨勢,民聯就能繼續掌政,唯一擔憂的只是國陣出陰招而已。
雖然華人在馬六甲的人口比率比森美蘭州高,但印度人卻不多。由於馬來人佔了六成半,相信還是國陣的堡壘區。
森美蘭州是全馬印度人佔最高比率的州屬,高達15.2%。若加上華人人口,森州擁有四成的非馬來人人口,比率很高。
由於印度人佔有的比率是其全國平均人口的一倍,這個族群在森州的票源舉足輕重,能夠左右大局。
除了以上的州屬,西馬的其他地區,馬來人人口都佔七成以上,而吉蘭丹和登嘉樓的非馬來人人口更不到4%,彌足珍貴,哈哈!
以公務員為主的布城聯邦直轄區,華人人口不到1%,甚至印度人還比華人多一些。
說完西馬,再看東馬,整個人口結構截然不同。
非馬來人土著佔了砂拉越州的一半人口,華人和馬來人各佔大約四分之一,猶如三國鼎立。
沙巴的非馬來人土著比率更高,佔76.9%,而馬來人只有7.9%,華人人口超越馬來人。
沙巴岸外的納閩聯邦直轄區,也是非馬來人土著佔大多數。
很可惜的是,東馬的非馬來人土著雖然佔人口的大部分,至今依舊不在政治權力的主流裡,時也命也!
(備註:上述所有的計算方式,我都把非公民人口排除在外,以便更準確的反映馬來西亞各民族的人口結構比率。)
(延續閱讀:請點擊 [
分析四] ,以獲得更多我製作的圖解報告。)